该名网友在「Dcard」上发文表示,两人交往5年多,在一起之前就得知男友因为工作忙碌,每月12万元的薪水交由母亲管理。不过小俩口最近因为结婚、买房需要用钱,男友向母亲提起想拿回10年来的存款花用,竟得到「你每个月的薪水根本不够用。」「没有钱啊!每个月我还得自己贴钱欸!」的回应,一听到多年存款归零,让男友当场傻眼。
原po指出,男友是个超级省的人,上班时都吃公司提供的餐点,省吃俭用下来,一个月伙食费不到5000元,加上他的父亲也有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,不明白为何一家三口花费会如此高,而男友也因此跟母亲大吵并陷入低潮,拚命加班想把钱赚回来。
此外,原po心疼男友为一间公司付出10年的薪水就这样没了,安慰表示,「我的存款可以先垫一些,要不然再缓缓慢点结婚买房也没关系,钱可以慢慢存。」另一方面却也伤心,因为自己最近想早点成家立业,不知道等男友存钱会等多久,也因为这件事,让她对男友的母亲产生嫌隙。
文章一出,网友直呼,「为什麽都成年了,钱还会给妈妈管啊。」「这准婆婆有扯到,还理直气壮的说有贴钱,很好奇他们家开销如何分配。」也有人提出解决方案,「先停止把薪水给妈妈,可以的话,出去租屋,孝亲费就给一点就好。」「婚礼从简或登记就好,凭他的这个收入,贷款也应该蛮好谈的。」
延伸阅读:
婚礼前,未婚夫竟帮哥哥扛200万卡债!她的金钱勒索16年血泪史:理财要先「理人」
而这话题也让某些网友延伸探讨,究竟孝亲费该给多少?结婚後媳妇应不应该也出钱孝敬婆婆?
知名作家黄越绥曾指出,传统观念中,媳妇嫁了过来就是夫家的人,就算夫家经济情况好,做媳妇的还是不应该拿钱接济娘家,让已婚女性常卡在娘家与婆家之间,公不公平的问题。她认为,现代人生活不容易,养儿已不能防老,「如果婆媳之间关系好,每逢婆婆的生日、母亲节或过年,做媳妇的大概也会主动礼貌性地包红包,或购买礼物作为孝敬的表示即可。」
理财作家十方则表示,「这几年情绪界线很流行,但似乎没人聊过『金钱界线』。情绪上懂得说不,可是金钱上与情感的分界却一片模糊。」
她认为,家人之间设定「财务界线」,是避免自己陷入「替别人担」的人生。父母生病时不是不顾他们,而是财务解方不是单一简答题,它可以是复选题。例如,家中房子可以做最有效益的贷款、以房养老,与兄弟姊妹之间也可以明定孝亲费等等。
不只是子女要跟父母、亲友划立健康的财务界线,十方也鼓励退休族群的财务界线也要清清楚楚,一切源於为自己的人生负责,也让子女以及其他亲友们,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